環評知識庫
1、預測基本內容
影響因素分析
生態環境受體分析
生態影響效應的分析
2、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的指標
生態學評估指標與基準:從生態學角度判斷發生的影響是否為生態所接受。包括滅絕風險、種群活力、小可存活種群、有效種群、小生境區等;或重要生境區、重要生態系統及需要優先保護的生態系統、生境和生物種群
可持續發展評估指標與基準:資源的可持續性、生態系統的可持續性
政策與戰略作為評估指標與基準
環境保護法和資源保護法規:世界、和區域級
經濟價值損益和得失:稀缺性、惟一性和基本生存資源等
社會文化評估基準:公眾關注程度、敏感人群特殊要求、社會損益的公平性等;歷史性、文化價值、稀缺性和可否替代等
3、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的基本方法
類比法及其應用
通過既有開發工程及其已經顯現的環境影響后果的調查結果來近似分析說明擬建工程可能發生的環境影響
技術要點: 從工程和生態環境兩個方面考慮選擇合適的類比對象。工程角度規模、性質、建設方式等類似;生態環境方面,好具有相同的生物地理區、相似的地貌類型和相似的生態環境背景 選擇可重點類比調查的內容
類比調查方法:資料調查、實地監測或調查、景觀生態調查法、公眾參與調查法
類比調查分析: 統計性分析:調查多個類比對象,進行統計分析 單因子類比分析
綜合性類比分析:生態系統整體性評價的綜合分析或一項工程的整個影響的綜合分析
替代方案類比分析:將不同的方案放在一起,按設定的一組環境指標進行比較分析
4、水土流失預測與評價方法
侵蝕模數預測方法:已有資料調查法、物理模型法、現場調查法、水文手冊查算法、土壤侵蝕及產沙數學模型法
水土流失評價:根據土壤侵蝕強度分級評價,評價參數為侵蝕模數。根據土壤侵蝕容許量標準,確定水力、重力侵蝕強度及風力侵蝕強度
5、水體富營養化
流域污染源調查:確定總磷負荷
營養負荷法預測富營養化
營養狀況指數法預測富營養化
6、景觀美學影響評價基本內容
景觀敏感度評價:考察視角或相對坡度、相對距離、視見頻率、景觀醒目程度等指標
景觀閾值評價:景觀對外界干擾的耐受能力、同化能力和恢復能力 景觀美學評價:自然景觀實體的客觀美學評價和評價者的主觀觀感,以前者為主。重要評價指標包括代表性、稀有性和新穎奇特性等
景觀影響評價
景觀保護措施:從規劃著眼,從建設項目著手